我是內地西藏班畢業生:35人口述內地西藏班的35年
中國西藏網訊 1月9日,《共進與賦能:內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》新書分享活動在北京西藏大廈舉行。
2020年是內地西藏班辦學35週年,從1985年到2020年,35年間,一批批西藏少年從青藏高原來到內地,在老師的精心培育和細心呵護下,健康茁壯成長。他們與老師、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很多人畢業後回到家鄉發揮才幹,如今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。
圖為分享活動現場(右為丹臻羣佩) 攝影:歐帆
作為內地西藏班的優秀畢業生之一,本書作者丹臻羣佩也是政策的受益者,這讓他立志蒐集、記錄、保存和傳承家國與民族的記憶。“歷史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必須要記住的,它不僅是一代代人的記憶,回顧歷史,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。”新書分享活動上,丹臻羣佩向讀者介紹了自己編撰新書的初心。
圖為新書分享活動現場 攝影:德吉卓瑪
“我曾經在重慶西藏中學讀書,大年三十晚上,本以為老師們會回家過年,沒想到他們都選擇在學校陪着我們一起過年。”丹臻羣佩説,內地的老師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細心照顧,採訪過程中每次談到老師,很多受訪者都會情不自禁地濕了眼眶。
圖為《共進與賦能:內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》一書
35年間,十幾萬人從內地西藏班畢業。如何講好他們的故事?丹臻羣佩決定採用口述歷史的方法,以第一人稱講述他們在內地求學的真實經歷,講他們的親歷、親見、親聞,這樣會更細膩生動,也更具説服力和感染力。
“談到內地西藏班,可能大家會覺得來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藏族?其實不是,還有漢族、門巴族等民族的學生。”在談到如何從十幾萬人中最終選出35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時,丹臻羣佩介紹,他大致按照民族、家鄉、職業、年齡、所畢業的學校和地區等五個門類劃分。受訪嘉賓既有1985級首屆內地西藏班學生,也有2020級畢業生,覆蓋西藏自治區7市地。
圖為讀者在現場觀看紀錄片《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》 攝影:歐帆
記者瞭解到,除新書發佈外,由丹臻羣佩擔任總策劃與製片人,青年導演、畢業於湖北省天立中學西藏班的羅布作為導演的新書紀錄片《當年離家的年輕人》同步在網絡上線。影片通過真實拍攝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結巴鄉地新村、考上武漢西藏中學初中班的白瑪格桑的故事,講述了幾代內地西藏班學生在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下,在老師們的悉心照料下,勤奮求學,積極向上的青春故事,展現出新時代新西藏新青年的精神面貌。(中國西藏網 記者/歐帆 德吉卓瑪 澤仁措姆)
版權聲明:凡註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90後藏學工作者七年潛心百年藏學研究口述史
就這樣,一位專家一位專家地訪談,一個錄音一個錄音地整理,8萬多公里的訪談路途,才項多傑終於完成了190萬字的成稿。 [詳細] -
【bbgoex鑫航國際】趕馬人孫諾平措口述史
“人們都説我是馬幫裏最幸運的馬腳子……現在也有人説我們是英雄,可我沒覺得,如果不是因為家裏窮,沒有人願意選擇這樣危險的行當的。” [詳細] -
西藏老黨員西巴的故事
初心凝成使命,使命承載初心。初心,是我們心中的信仰,初心,也是我們腳下的力量,是一個人、一個民族、一個政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。[詳細]